【關稅戰】保德信:中美貿易協議帶來休戰期,惟長遠兩國戰略性脫勾難免
時間:2025-11-07 |
來源:无
保德信(PGIM)固定收益首席亞洲經濟學家Shikeb Farooqui指,中美近期達成的貿易協議,為雙方在貿易爭端上提供為期一年的「休戰期」,但從長遠來看,兩國之間的戰略性脫勾趨勢仍難以避免。從美國的角度來看,該協議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維持在40%至50%的水平,同時部分下調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,並放寬對半導體出口的管制。至於中國方面,則承諾放寬稀土礦物的出口限制,並增加自美國進口大豆的數量。
*料至少休戰至明年首季,中國應對關稅表現相當適應力*
這輪貿易休戰將帶來幾個不同的影響。整體而言,該協議屬於利好風險的發展,若再疊加亞洲近期其他貿易協議的效應,預期將為新興市場的貿易流動和市場情緒帶來額外支撐。預計這次休戰至少會維持至明年第一季度,但若雙方在履行協議承諾上的進度有限,或美國繼續以間接方式對中國施壓,則協議的穩定性仍存變數。從政治層面看,該協議有助特朗普總統順利度過中期選舉,但仍需警惕貿易衝突再度升溫的風險。
中國在應對美國關稅方面表現出相當的適應能力,並透過供應鏈多元化來分散衝擊。自2022年以來,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雖然有所下降,但對其他地區的出口卻保持穩定甚至有所上升。儘管外界關注中國商品經第三國轉口至美國的情況,但這類轉口活動大多涉及實際的附加價值加工。此外,部分近期達成的貿易協議(例如美泰協議)包含「補充措施」,顯示部分國家或正協助美國監測相關轉口活動。
隨著以上因素持續發酵,中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1.2%貢獻率正逐步回歸正常水平。同時,中國在「十五五」規劃中顯示出向內需轉型的跡象,計劃通過提高收入和消費持續推動內需增長。此外,中國有意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角色,從專注製造業轉向服務業。長遠來看,此舉亦有助紓緩中國產能過剩問題。
《環富通基金頻道7日專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