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宏觀脈動-吳永強》金價或稍歇,慢牛勢仍存
時間:2025-09-29 |
來源:无
黃金價格近期走勢凌厲,截至9月26日,金價在第三季已累飆近14%,升幅較上季度多8個百分點。
本欄在7月21日題為《黃金「慢牛」趨勢漸成》的文章提到,黃金整固後將進入「慢牛」格局。言猶在耳,黃金在8月底隨即突破約4個月的橫行格局,並在9月23日創出即市新高每盎司3791美元,與文章刊出當日金價比較,升幅達12%。
環球央行持續買入黃金的趨勢未有改變,加上經濟放緩、通脹壓力和地緣政治起伏不定等因素,以及美國聯儲局取態轉鴿和減息周期重臨,相信今輪黃金盛宴尚未散席,惟短期金價已反映了不少利好因素,第四季升幅或會有所減慢,但對金價中長期的樂觀看法維持不變。
雖然環球央行買金規模在今年第二季有所縮減,按季減少33%,但規模仍與過去10年平均規模相若。環球央行買金的步伐短期或因金價高企及季節性因素而有所放慢,但相信央行增持黃金絕非短期操作,此趨勢仍會延續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,環球央行的外匯儲備中,黃金佔比由2022年時約14%,持續攀升至今年3月突破22%水平,創接近30年的高位。截至今年7月的最新數據,環球央行黃金佔外匯儲備比例約為22.8%。
然而,不少新興市場央行的黃金外匯儲備佔比仍遠低於22.8%的環球平均水平。面對美元武器化、制裁風險與全球金融碎片化,新興市場央行選擇以更多黃金儲備取代其美元儲備。對他們而言,黃金亦已由單純的避險工具變為去美元化的象徵。
環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,吸引到投資者仿效。由今年初至8月,實物黃金ETF累計流入470億美元,創史上第二多。實物黃金ETF的總持倉已達3692噸,較2020年11月初的歷史高位3929噸低6%。在聯儲局獨立性受挑戰和減息周期重臨的背景下,將促使投資者進一步提高資產組合中的黃金比例,料資金會持續流入實物黃金ETF。
除上述的結構性因素,地緣政治風險也是刺激金價向上的主要催化劑。波蘭、丹麥、挪威等多國領空出現無人機,歐洲和北約指與俄羅斯有關,但俄羅斯予以否認。一旦俄羅斯與北約的衝突進一步升級,甚至出現擦槍走火的情況,避險情緒有機會進一步拉升金價至每盎司4000美元的新高。《東亞銀行投資策略師 吳永強》
*《經濟通》所刊的署名及/或不署名文章,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《經濟通》立場,《經濟通》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