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匯港網

您的位置 >> 首页 > 財經 > 列表

《投資觀點》富達國際:四大因素迎來海嘯後金融時代,留意三方面機遇

時間:2025-09-30  |   來源:无  
  隨著聯儲局重啟減息周期,美國放寬金融監管,富達國際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就金融股前景發表以下觀點:

  全球金融海嘯爆發至今逾十五年,對持有金融股的投資者而言,海嘯過後十年是段難以忘懷的日子。當時各國的超低、甚至負利率政策,加上危機過後各地嚴加監管金融業,削弱整體金融業的盈利能力,導致金融股表現遠遜於科技股。反觀美國科技股於同期逐漸主導投資市場走向。

  時至今日,零利率和負利率不再,各國財政政策偏向寬鬆,金融股業績強勁。此行業或已進入一個由多項結構性及周期性因素驅動增長的新階段。

  George認為,投資市場或已步入「金融時代」(The Era of Financials),四大關鍵因素正支持金融股表現持續向好--當中兩大為結構性因素:

一、零利率時代告終,帶動息差更健康;
二、愈來愈多地區放寬金融監管,扭轉金融海嘯以來的收緊監管趨勢。

  其餘兩項周期性因素包括:

三、企業和家庭由去槓桿轉向重新加槓桿,信貸環境現改善跡象;及
四、孳息曲線趨向更為陡斜,淨息差提升並增強銀行盈利能力。

  綜觀而言,四大利好因素支持各類金融股可望長期受惠。富達在金融投資主題方面,正密切注視美國銀行業、作為歐洲金融機構代表的希臘銀行業,及日本銀行業所浮現的投資機遇。

*放寬監管加槓桿利好美國金融業*

  美國金融監管轉趨寬鬆,金融海嘯以來的收緊監管趨勢正在扭轉,隨著聯儲局調整大型銀行年度壓力測試機制,預期為降低大型銀行業的資本要求鋪路。有研究估計,這可釋放高達10%的美國銀行業資本,有望投放於增加派息、回購股份及批出更多貸款。這趨勢開展之時,正值金融股盈利超過市場預期,資產負債表吸收市場衝擊的能力,仍高於金融海嘯爆發前的任何時期。企業和家庭經歷十年的去槓桿,現具備重拾加槓桿的條件,將成為推動銀行盈利增長的強力引擎。

*歐洲銀行展開新一頁*

  歐洲也在轉型,德國轉向擴張財政刺激政策,有助提振當地至整體歐洲的信貸增長。與此同時,放寬監管正扭轉歐洲在希臘債務危機後的嚴格監管局面,此前沉重的監管壓力,使區內銀行營運模式與受到更嚴謹監控的公用事業相近。近年歐洲銀行股升幅可觀,配合盈利強勁增長,除瑞士以外區內已擺脫零利率,目前估值依然不高。歐洲各地銀行中,以希臘銀行業表現最突出,因其迅速減少不良貸款,提高資本充足率,令市場對其重拾信心,得以恢復派息和回購股份。儘管基本面強勁,盈利加速增長,惟估值尚未完全反映。

*日本銀行受惠再通脹*

  日本經歷數十年通縮後,隨著薪酬和服務價格上升,現已進入再通脹期。日本央行已開展貨幣政策正常化,惟通脹持續高於目標水平,阻礙正常化進程。日本孳息曲線為全球最陡峭之一,曲線進一步陡斜將提高淨息差,日本銀行可直接受惠。日本銀行為近三十年來首次處於利好盈利增長的再通脹環境。

 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十五年後,金融股有望迎來行業復興,此前受低利率及嚴格監管影響,表現一直落後於科技股。如今利率趨升、監管放寬、信貸周期改善,及孳息曲線趨陡斜等轉變,將支持金融股表現。美國銀行業將受惠於放寬監管和重新加槓桿,希臘銀行業將受惠於基本面強勁和股息吸引,日本銀行業則可望受惠於再通脹和孳息曲線趨陡斜。這些趨勢顯示,投資市場的金融時代或已展開,正為投資者提供廣泛且具強勁增長潛力的投資選擇。

*編者按:本文只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,概與《環富通》、編者及作者無涉。
《環富通基金頻道30日專訊》